摘要:信息化是共享經濟的基礎,只有社會資源系統的信息實現了互聯互通,才可以充分實現需求者與擁有者的資源共享,基于互聯網、大數據、云計算等信息技術的發展,現代共享經濟實現了快速發展。
一、共享經濟定義未來
共享經濟概念最早由美國得克薩斯州立大學社會學教授馬科斯·費爾遜和伊利諾伊大學社會學教授瓊·斯潘思于1978年提出,指“社會資源”擁有者有償與他人共享使用權,從而優化社會資源配置,提高資源利用效率,創造出更多價值的經濟形態。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,具有共享經濟特征的創新模式Uber和國內“滴滴出行”成為國內外焦點,引發了“共享經濟”創新熱潮。
共享在網絡生活中非常普遍,文字、圖片、視頻、軟件的共享行為無處不在,虛擬資源的共享促進了互聯網的繁榮,但還沒有形成一種具有全面影響的經濟現象。隨著互聯網+的發展,網上網下的融合,共享內容不再局限于虛擬資源,開始擴展到實體社會資源,從出行的車子到居住的房子,開始向企業生產資料和商業基礎設施資源的共享蔓延,形成了“共享經濟”全面創新。
信息化是共享經濟的基礎,只有社會資源系統的信息實現了互聯互通,才可以充分實現需求者與擁有者的資源共享,基于互聯網、大數據、云計算等信息技術的發展,現代共享經濟實現了快速發展。
目前,共享經濟的資源共享主要有三種模式:一是交換共享模式,指資源所有者在不變更所有權基礎上,通過臨時交換使用權實現使用權轉移;二是租賃模式,即在資源所有權不變情況下,通過有償的臨時出租實現使用權轉移,如:托盤租賃、叉車租賃等。事實上,Uber和滴滴出行,都屬于租賃共享模式;三是資源共用模式,指多個資源使用者共同使用同一資源的共享模式,資源擁有者也可能屬于資源共用者之一。這個模式是社會基礎設施、商業基礎設施等重要基礎資源的共享創新發展方向。
共享經濟會要成為一個社會發展主流模式,傳統企業突破互聯網思維,打通線上與線下,盤活閑置資源是關鍵。一是過剩閑置的資源需要盤活與分享出去,中國目前供應過剩的經濟為共享經濟提供物質基礎;二是互聯網的發展讓我們可以充分交換信息和需求,讓剩余資源信息可以在社會之間進行傳導與對接,實現剩余資源的共享。
共享經濟將從住宿、交通,教育以及生活服務等領域向制造、流通與物流領域蔓延,新的模式層出不窮,在供給端整合線下資源,在需求端不斷為用戶提供更優質體驗,定義未來經濟新生態,激活企業的互聯網+創新,促進社會資源流動,提高社會資源的循環效率。
文章來源: 中國物流
閱讀(256)2018-05-23
閱讀(14)2017-12-04
閱讀(72)2018-07-12
閱讀(55)2016-07-11
閱讀(27)2018-05-07
精彩評論